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水利要闻
陈雷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5-01-20  查看次数:1
 

各位院士、专家和代表:

  新年伊始,春节在即。首先祝各位院士、专家和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去年,在各位专家、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相继完成了海河、淮河、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审查工作。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对各位院士、专家和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邀请有关院士、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审查,旨在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加快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保障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长江防洪治理取得重大进展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区。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9%;人口4.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GDP为3.18万亿元,占全国的36%。长江流域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较高、工农业较为发达,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威胁着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长江流域的心腹之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治理长江洪水,必须遵循长江洪水的客观规律,一是长江流域降雨分布广、强度大,洪灾分布广泛,无论局部洪水还是全流域洪水,灾情都非常严重。如1935年汉江、澧水大洪水,1860年、1870年、1981年长江上游大洪水,1931年、1954年、1998年等全流域性大洪水造成的损失都非常大。二是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据历史资料统计,自1153年以来,宜昌流量超过8万立方米每秒的达8次,其中1860年、1870年连续两次特大洪水,枝城流量高达11万立方米每秒;1954年洪水持续时间长达2个多月,汉口60天洪量达到了3830亿立方米。三是虽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具有较大的泄洪能力,但与足量宣泄洪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超额洪峰洪量都很大。如1870年洪水荆江河段超过河道泄洪能力以上的超额洪峰流量达5万立方米每秒,1954年洪水当年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四是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关系复杂、矛盾突出,江湖关系的变化导致了近十几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流量水位关系变化,同流量水位升高对防洪造成巨大压力,特别是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蓄泄关系的处理是长江中下游防洪治理的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的治理高度重视,历届领导人多次亲临长江,对长江治理做出重要指示。为了做好长江防洪工作,水利部分别于1972年和1980年两次主持召开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针对长江的洪水特点与防洪特性,明确了“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确定了长江防洪标准,安排了重点建设项目。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提出了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工程为骨干,配合干支流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组成长江中下游综合防洪体系。经过多年的防洪建设,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难以满足长江防洪的基本要求。

  1998年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长江防洪建设的投入,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全面展开。1998年至今共安排投资约76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3亿元,加高加固了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堤防5341公里,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达到了长江流域规划标准;对长江中下游1400余处圩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水面面积2900平方公里,恢复调蓄容积约130亿立方米;对部分干支流河道、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进行了整治及清淤疏浚;开工建设了紫坪铺、皂市、江垭、港口湾、廖坊、大房郢等一批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强了重点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和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进行了长江上游“五江一河”和其他重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长江流域重点治理水土流失的范围已扩展到10省、市,治理小流域2300余个。

  1994年开工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一项关键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目前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避免特大洪水造成毁灭性灾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1998年以来,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长江流域一大批防洪工程已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各类洪水灾害损失程度与历史同类洪水相比可大幅度降低,可以基本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防洪的要求。

  二、制定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意义重大

  随着三峡工程的逐期投运,防洪体系的逐步完善,长江流域防洪能力将不断增强,对有效保障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长江防洪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防洪治理的艰巨性,目前长江的防洪体系与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仍不相适应,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江流域防洪减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防洪安全面临很大挑战。

  首先,长江超额洪量仍然较大,需妥善安排出路。经过多年的治理,遇1954年洪水,长江中下游分蓄洪量已由1954年实际的1023亿立方米减少到500亿立方米,在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仍有约340~400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需要妥善安排出路。对于超额洪水,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上游水库的防洪库容,使其承担一定的防洪任务,另一方面要对中下游分蓄洪区进行调整,而这些问题涉及水电开发与防洪的关系、涉及省际间关系的协调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人口安置、土地淹没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超额洪水的出路,仍是防洪规划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长江防洪体系仍然较为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两湖”及重要支流堤防是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未按规划达标建设,在高洪水位情况下,渗漏、管涌、滑坡等险情时有发生,并且长江主要支流连江支堤与长江干流堤防尚未完全形成封闭圈,遇到大洪水极易成灾。二是分蓄洪区安全建设缓慢,分洪方案不落实,遇到大洪水时难以有计划地分洪运用,严重影响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三是保证沿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防洪安全,对排涝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协调好泵站排水与防洪的关系。四是上游地区局部暴雨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西部省、市沿江城镇规模的扩大,对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四川达县、重庆开县的暴雨洪水造成了较大洪灾,长江上游治理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五是长江两岸岸线利用与河势控制的矛盾、滩涂围垦与行洪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协调好土地资源开发、岸线利用、城市发展、河流航运与防洪安全的关系;不合理采砂会影响长江河势稳定,危及堤防安全,需正确处理好长江采砂等经济利益与防洪保安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第三,三峡工程建成后防洪出现新形势、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应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由于水库下泄水沙条件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河床将发生沿程冲刷,长江中下游河势、江湖关系将随之发生变化,防洪面临着新的问题。河势的重新调整,将危及堤防安全和稳定,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影响会更大。江湖关系的处理一直是长江防洪的难点,三峡工程建成后,随着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蓄泄关系的变化,江湖关系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调整,如何使江湖关系适应新的防洪形势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对防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未来20年长江流域经济将继续出现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大中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日益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将不断增加,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划定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及洪泛区,加强洪水风险管理、防汛通信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

  总结长江流域多年来的防洪经验,针对长江流域防洪存在的问题,根据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在长江流域已有防洪工程基础上,制定好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对于强化洪水管理,确保长江流域防洪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进长江防洪工作步入新阶段

  长江流域防洪由于其干支流水系纵横,关系复杂,各种矛盾交错,治理任务艰巨,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深入研究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总体布局、综合治理措施和分步实施安排,进一步加强长江防洪建设和洪水的社会管理,推进长江防洪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指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水利改革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流域防洪规划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保障流域防洪安全提供基础。在长江防洪规划中,要针对长江治理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分析三峡工程建成后治江形势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协调人与自然及治理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明确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任务,进一步调整、丰富和完善治江思路,保障防洪安全,推动长江治理开发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要正确处理好防洪的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蓄泄关系。要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指导方针,充分论证防洪设计水位及超额洪量。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妥善安排超额洪水的出路,做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使之能够灵活运用,在确保流域全局性的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安全分蓄洪水,保障蓄滞洪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正确处理好江湖关系。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干流联通,江湖洪水互为吞吐,构成了十分复杂的江湖关系。要按照 “江湖两利”的原则,做好长江干流防洪与湖泊及其支流防洪的工作,慎重处理好江湖关系,继续加强江湖关系的现状、动态变化及其机理的分析研究,不断积累资料,为进一步开展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打好基础;对于荆江三口建闸、簰洲裁弯、鄱阳湖湖口控制等设想,应根据今后的发展变化和需求情况进一步进行研究论证。三是统筹协调上下游关系。长江若发生全流域洪水,由于中下游河道泄量有限,各重点河段都有相当数量的超额洪量。在尽可能加大河道泄量的同时,要下大力提高上游的调控能力,继续兴建上游防洪水库,同时对于已建和在建的工程特别是水电枢纽工程,要科学合理确定防洪功能并充分发挥其调控洪水的作用,减少对长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四是协调好人水关系。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洪水争地,不断侵占江河滩地,围垦湖泊,缩小了洪水的调蓄场所,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今后还需进一步做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作,缓解人与水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要科学安排防洪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长江防洪建设必须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坚持给洪水以出路,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相结合,以及其他非工程防洪措施并重的综合防洪体系。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长江防洪能力。当前长江防洪建设的重点是尽快建设好城陵矶附近分蓄100亿立方米洪水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抓紧实施长江中下游重点险工险段,特别是受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影响严重的荆江河段河道的整治;对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重点堤垸和其他主要支流重要堤防按规划标准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按设计洪水位安全运行;加强长江防汛指挥系统以及防洪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

  四要加强洪水调度和管理。长江防洪是一个系统工程,上下游、干支流的洪水需统筹调度,科学管理。上游水电工程建设应承担相应的防洪职责,明确防洪库容和防洪调度规则;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圩垸和岸线开发利用应加强管理,确保河势稳定;洲滩等土地资源应合理开发利用,重要支流需妥善处理与干流的洪水关系,加强与长江干流洪水的统一调度;同时要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加强防洪的社会管理。

  五要重视和加强长江防洪热点、难点问题研究。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存在许多热点与难点问题,如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长江中游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分蓄洪区总体布局与建设思路等。要深入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及对策措施,充分发挥好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要加强河道观测,综合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清水下泄的冲刷影响、河势稳定、江湖关系等问题;对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分蓄洪区的调整、建设模式、调度方式、补偿政策以及管理等问题也需深入研究。通过对长江防洪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为今后长江防洪建设和管理打好基础。

  四、认真审查好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在编制《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过程中,水利部注意发挥多学科、多部门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作用,依靠专家的智慧和力量,从规划任务书、技术大纲到各阶段的规划工作,多次向水利系统内外的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规划成果征求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的意见,进行了多次反复修订和调整。与此同时又完成了长江主要支流及重要湖泊近期防洪工程建设规划,为长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近期治理奠定了基础。

  去年九月,水利部组织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了预审,会后又根据预审意见,对规划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针对螺山水位流量关系与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问题,水利部专门组织召开了专家讨论会,主动听取各种意见并与有关专家交换了意见,在一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这次长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范围广,成果丰富,采用了大量的新资料和新成果。本次规划对流域防洪体系及防洪布局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在防洪体系中增加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措施;提出了进一步扩大金沙江及上游各支流水电站防洪库容,与三峡工程联合运用,进一步提高中下游防洪标准的方案;对堤防按新的规范要求划分了等级;对分蓄洪区按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区分类别,分别提出了安全建设的安排意见;提出了防洪社会管理、超额洪量安排、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以及管理设施等规划内容。

  请各位专家和代表围绕规划思路、总体布局、治理目标、洪水安排和主要措施等,认真审查、严格把关、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希望规划编制工作组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解答专家的质疑和提问。水利部将根据审查意见及时安排长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

  我们将以制定《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为契机,推动长江流域防洪建设和防洪管理工作,保障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为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审查会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