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国家水网是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做好省级水网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省水利厅先后印发《河北省区域水网建设规划编制提纲》《河北省水网建设规划工作大纲》,对市、县水网建设规划编制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市级水网规划编制也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石家庄场景建设和我市2023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2024年3月9日,《河北省水网建设规划》印发实施。依据国家、省、市相关工作部署,我局组织开展了《石家庄市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在摸清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联网、补网为重点,确定建设思路和总体格局,围绕水网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三大核心功能,明确四项建设任务,谋划三项重点工程,提出八项重点行动,制定推进策略和保障措施。编制期间与省级水网建设规划持续进行衔接,1月16日,在市水利局网站对《规划》进行了公示;3月17日,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规划审查会议;6月13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同意后印发实施。
二、规划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快构建“四渠、九河、十二库”的市级骨干网络,努力完善“东调西蓄、全域统筹”的水网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发展目标:到2035年,水网体系基本建成。与省级骨干水网互联互通,全市骨干水网格局基本形成,县级水网加快构建,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供水安全系数全面提高,水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水生态环境状况显著改善,水网工程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水网体系全面建成。上承省级骨干水网、下接县级水网的协同融合共享格局全面形成,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全面形成,防洪保安实现全面达标,水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好转,水网智慧化调控全面实现,水网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全面完善。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11个章节。一是现状与形势,分析我市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市水网建设的形势要求;二是总体要求,确定市级骨干水网覆盖率等10项规划指标,明确市级水网纲目结,构建“四渠、九河、十二库”的市级水网骨干框架和“东调西蓄、全域统筹”的水网总体格局;三是完善水资源配置网,立足我市实际,构建“多源互补、丰枯互济、利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四是完善防洪排涝网,建设以河道堤防为基础、大中型水库为骨干、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五是复苏水生态环境网,修复河湖生态系统,涵养地下水源,恢复地下水储备,改善河湖健康形态,以水系为脉络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和亲水空间;六是打造数字孪生水网,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在省级数字孪生水网市级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已建、统筹在建、规范新建,构建数字孪生市级水网平台;七是创新水网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建设市级联席会议协调机制、深化水网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措施促进水网良性运行、推进水网协同融合;八是重点工程与行动,系统谋划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防洪排涝工程、“幸福滹沱河”建设工程3项重点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等8项重点行动;九是投资估算与效果分析,经初步测算,各类项目总投资约393亿元;十是环境影响评价;十一是规划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