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石水提案字〔2024〕第7号
关于政协石家庄市第十四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0124号提案的答复
市民革:
您提出的“关于在滹沱河生态恢复区适度发展中草药及经济植物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人谋划,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及管理情况
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全长109公里,按照“地表生态蓄水、地下有机补水、以水带绿、以绿养水”的理念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由中华大街至藁城城区东振兴北街,长42公里,包括主城区的19公里和藁城区的23公里;二期工程由藁城东至深泽东界,长43公里;三期工程由黄壁庄水库至中华大街,长24公里。109公里生态修复工程已于2023年全线完工并完成审计验收等工作。
一期工程城区段(中华大街-太行大街下游长19公里),分别由市水利局(负责水面)、市园林局(负责两岸景观绿化)管理;一期工程PPP项目段(太行大街下游-藁城城区东长23公里)由PPP项目公司管理,市水利局进行监管。县管段,即二期工程(藁城城区东-深泽东界长43公里)和三期工程(黄壁庄水库坝下-中华大街长24公里),分别由属地县(市、区)管理。
二、滹沱河沿线中药材种植情况
目前,城区段作为城市绿心和都市客厅是滹沱河核心地段,也是滹沱河生态经济带核心区域,主要以市民亲水休闲公园模式打造,未进行规模性中草药种植;PPP项目段以大河风光、城市郊野为主题建设,已启动部分种植结构调整;二期、三期县管段休闲田园、大地景观为主题,2023年底完成验收、审计等工作,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正在组织沿线县(市、区)进行农业实验区建设。
(一)滹沱河城区段中药材种植情况
通过生态修复恢复了城区段的生态环境,使湿地与水域面积在与景观绿地的相互滋养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结构,目前,已形成7大主题公园和32个景观节点的生态格局,年均接待游客达400余万人次,成为市民出游的热门“打卡地”,两百余种地被植物、430万余株乔灌木长势良好,形成了“蓝绿交织、疏林花海、开阔水面”的生态景观。市园林局在城区段已栽种的植物品种中栽植有射干、藿香、桔梗、益母草、蒲公英、鼠尾草、萱草、牡丹、芍药等具有药用价值的地被植物,以及核桃、海棠、梨、山桃、碧桃、连翘等几十余种经济林品种的乔灌木。
(二)滹沱河PPP项目段中药材开展情况
滹沱河PPP项目段建设了“一河、一湿地、两湖、四堰、三十二节点”的生态景观格局,目前,由滹沱河PPP项目公司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工作。为提高经营收益,积极开展文旅、游学、中药材观光、种植结构调整等经营性项目谋划,目前涉及中药材种植项目包括:一是在滹沱河PPP段台西湖北岸正在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观光和研学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基地,目前,天干地支五行中草药科普园正在进行,每个地块面积在0.1—0.3亩之间,种植了27种中草药,用于科普研学中草药知识。二是建设中草药艺术花海,通过种植白术、牡丹、北沙参、板蓝根、紫苑、威灵仙、桔梗、黄芩等中药材1000余亩,形成花海景观。
(三)滹沱河沿线县(市、区)中药材种植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市启动滹沱河沿线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其中,农业农村局负责种植结构调整专项方面工作,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外,发展具有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和中草药种植,结合滹沱河沿线现有种植基础,谋划了中药材、花卉、采摘等26个农业实验区,其中,灵寿县、正定县、藁城区、无极县、深泽县各谋划1处中药材实验区,计划种植射干、菊花、连翘、金银花、防风、半夏等中药材,总面积达6500亩,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下一步工作谋划
下一步,在保障景观效果和防洪安全前提下,结合生态区区位优势,会同有关部门及相关县(市、区)在管辖范围内积极谋划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尤其是积极推广中药材种植,通过引进中药材企业、健全中药材产业链,同时,紧扣滹沱河经济带建设要求,将滹沱河沿线打造成拥河绿色发展的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区。同时,继续引进滨水旅游业态,以“水生态”促进“水业态”、赋能“水经济”,结合种植结构调整,谋划发展观光采摘、滨水亲水休闲等项目,促进区域旅游发展,拉动区域经济新动能。
石家庄市水利局
2024年6月7日
领导签发:王勇军
联系人及电话:韩志亮,15931066652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